
买到假冒商品,怎么维权
购买到假冒商品时,消费者应坚决维权,保留相关证据,如购买记录、商品照片等;联系商家协商退货或赔偿;若协商无果,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,并提供证据证明;若仍无法解决,可寻求法律途径,起诉商家,消费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,敢于维权,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
消费者买到假冒商品时,可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》等法律法规,通过以下步骤维权:
第一步:固定证据
立即保存购物凭证(发票、订单截图)、商品实物、包装、标签及与商家的沟通记录(聊天记录、通话录音)。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,需拍摄照片或视频作为辅助证据。例如,购买到假冒品牌服装时,应保留吊牌、水洗标等细节照片。
第二步:与商家协商
明确要求退货退款,并主张“退一赔三”赔偿。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,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(如故意销售假货),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为商品价款的三倍,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。例如,购买到500元的假冒手表,可要求商家赔偿1500元。
第三步:平台或行政投诉
若协商无果,可向电商平台投诉,提供证据要求平台介入处理;或拨打12315热线,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。根据《产品质量法》第五十条,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、罚款(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)等处罚。
第四步:法律诉讼
若前述途径未解决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商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若商家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,可能构成《刑法》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“销售伪劣产品罪”,需承担刑事责任。例如,销售金额达20万元的假冒化妆品,商家可能被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特殊情形处理
若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,可依据《食品安全法》主张“价款十倍”赔偿,最低1000元起。维权过程中需注意时效性,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