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可以把金融贷款转借他人吗?
从法律角度看,将金融贷款转借他人属于违法行为,存在多重法律风险。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十三条,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,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。这意味着,若出借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后,未经许可将资金转借他人,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自始无效。例如,在赵某与刘某的案件中,赵某向金融机构贷款后转借给刘某,尽管双方签订了借款协议,但因涉及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,法院认定该借款合同无效。
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:借款人需返还本金,但利息约定无效,出借人无法按约定利率主张利息。此外,若出借人以牟利为目的转贷,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,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七十五条,以转贷牟利为目的,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,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。
从金融机构贷款转借他人还可能引发其他法律问题。出借人需按期向金融机构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,若无法按时还款,可能面临征信受损、被银行追究违约责任等后果。若借款人未按约还款,出借人需自行承担向金融机构还款的责任,可能导致个人财务困境。
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目的是支持生产经营,贷款资金具有特定用途。擅自转贷不仅违反贷款合同约定,还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。因此,无论是从银行、信贷公司还是网络信贷平台套现后出借,均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行为,存在较大法律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