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肇事逃逸怎么判刑和赔偿?
肇事逃逸怎么判刑和赔偿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,交通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分为两档:
1. 基本逃逸行为:
交通肇事后逃逸,尚未构成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法律将逃逸行为视为加重情节,因其破坏现场证据、延误救治时机,显著增加社会危害性。
2. 逃逸致人死亡:
若逃逸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因未获及时救助而死亡,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此情形下,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,法律予以更严厉惩处。
在民事赔偿方面,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,肇事逃逸的车辆若投保交强险,保险公司仍需在责任限额内赔偿受害人的人身伤亡损失,但财产损失部分保险公司可免赔。超出保险限额的部分,由逃逸者自行承担。
此外,逃逸者需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残疾赔偿金等全部直接与间接损失,赔偿范围以实际损失为限,不得因逃逸行为减轻责任。
肇事逃逸交警队怎么处理?
根据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》,交警部门对肇事逃逸案件的处理遵循以下法定程序:
1. 立案与侦查:
交警接警后需立即启动逃逸案件侦查程序,通过调取监控、走访目击者、排查嫌疑车辆等方式固定证据。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二条,交警有权扣留与事故相关的车辆、证件,并要求嫌疑人配合调查。
2. 责任认定与处罚:
交警需在法定期限内(通常为10日内)完成事故责任认定。若查实逃逸行为,逃逸者将承担事故全部责任。行政处罚方面,依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九十九条、第一百零一条,逃逸者将被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,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;若构成犯罪,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。
3. 移送与协助:
若逃逸行为涉嫌犯罪,交警部门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,并配合提供事故现场勘查记录、监控视频等证据材料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,交警还需协助调查逃逸者的行踪轨迹及车辆信息。
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肇事赔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