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医院存在非法行医怎么处理
医院存在非法行医的情况,应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管部门举报,监管部门会展开调查,核实情况后依法处理,包括责令改正、罚款、停业整顿等,患者也应保留相关证据,如医疗记录、发票等,以便维护自身权益,我们应该坚决打击非法行医行为,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。
从法律角度分析,医院存在非法行医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涉及行政、民事和刑事三个层面。
行政责任
根据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及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,卫生行政部门可对非法行医的医院采取以下措施:
责令停止执业活动:立即叫停所有非法诊疗行为,防止损害扩大。
没收违法所得及物品:包括非法收入、药品、医疗器械等,从经济上剥夺其违法获利基础。
罚款:根据情节严重程度,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,例如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擅自执业的,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;情节严重的,罚款额度可能更高。
吊销许可证:对情节严重的医院,吊销其行医许可证,永久取消其合法行医资格。
民事责任
医院需对因非法行医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,具体包括:
直接经济损失:赔偿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交通费等实际支出。
长期损害赔偿:若造成残疾,需支付残疾赔偿金、残疾辅助器具费;若致人死亡,需支付丧葬费、死亡赔偿金。
精神损害抚慰金:对遭受精神痛苦的患者给予补偿。
刑事责任
若非法行医行为造成严重后果,医院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,根据《刑法》第三百三十六条,量刑标准如下:
情节严重: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单处罚金。
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: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造成就诊人死亡: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特殊情形处理
无证行医:对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擅自执业的医院,除行政处罚外,若拒不停止执业活动,卫生行政部门可查封或扣押其药品、器械。
超范围执业:持有合法医生执照但超出专业领域执业的,同样构成非法行医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